最新消息:海门人博客,收集整理关于海门的文章,自己记录海门生活点滴!欢迎海门老乡来加微信号!加入我们的海门微信群!

海门三厂工业园区发展规划-展望未来的三厂

海门 海门人 6405浏览

2016年底海门行政区划调整,三厂成立工业园区,成为海门市的东城区,从而标志着三厂发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随着崇海大桥列入国家公路网建设规划,站在桥头堡的三厂,如何尽快融入主城区,融入上海半小时经济圈,真正实现三厂由乡镇向园区、由集镇向城市的精彩嬗变,这是摆在全区广大干部群众面前的新课题、新挑战。

苏中发展工作会议上,省委、省政府提出“融合发展”是苏中未来发展的战略取向、促进苏中崛起的根本之计。年中海门市委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融合发展是新经济模式最主要的特征,海门缩短与苏南的差距,关键在于提升融合发展的水平。所谓“融合”,既是区域之间的对接协作,更是自身要素资源的聚合裂变。

三厂由镇向区、向城迈进还刚刚起步,更要立足更高起点,确立“融合发展”理念,在更高层次上优化生产力布局,优化要素资源配置,化解瓶颈纠纷,构建科学发展、统筹发展新格局。

一、加快文化融合,建设内涵东城文化特色是城市建设的灵魂,城市的发展要靠文化引领,文化特色的附加和注入,可以更好地彰显城市的个性,更好地展现出其发展的优势、品位和旺盛的生命力。

目前,在海门,要想参观承载传统文化、留存历史印记的人文古迹,只有到东城——三厂。要通过青龙港的打造、通棉三厂的开发,进一步挖掘东城文化特质,形成张謇文化的新亮点,从而不断丰富三厂城市建设的文化内涵。

一是围绕“老码头”,打造青龙港文化旅游产业园。青龙港曾是南通乃至苏北地区主要的水上交通枢纽,它见证了海门这座滨江小城的诞生与繁荣,见证了近代社会历史发展,见证了百年沧桑、潮起潮落。以老码头、长廊、候船室、广场、老街、青龙闸一线的历史建筑为载体,打造青龙老港、老码头历史文化展示平台,着力烘托浓重的怀旧情结。对青龙港老街,可依照扬州沙溪老街特质,以旧修旧,青砖青瓦,古色古香,别有一番风味。同时,我们可以借鉴上海老码头区打造文化、商业、旅游区的成功经验,依托十六铺老码头已形成的文化、旅游资源,同步打造成“沪上码头文化旅游”的一个重要分支,从而复原这条绵延百年“黄金水道”的不朽记忆和辉煌梦想。通过建造长江观光浏览、游艇码头,建设亲水平台,能使游人触摸水面,一条长江触手可及。选择沿江开阔地段,人工铺撒黄沙,建设金色江滩,适时举办沙滩排球赛等活动,不断凝聚人气。同时把旧仓库、旧店铺改造成创业孵化器、博物馆、展览馆、创意办公、文化酒吧、特色主题餐厅、特色酒店、咖啡屋、书吧等休闲娱乐场所,实现文化景观公园与低密度、低容积、花园景观式的文化街区相融合。实现由废弃岸线向休闲性、生活性、文化性岸线转变,形成充满21世纪魅力和独特历史文化内涵的文化景观公园,使青龙港重新焕发活力。

二是围绕“老厂房”,盘活华润大生的闲置资产。2013年5月3日,国家公布了第七批全国重要文物保护单位,大生三厂旧址名列其中,这是海门有史以来第一个列入国家级的文物保护项目。张謇第一次踏上常乐南湾,规划大生三厂是在1913年5月,经历了整整一百年、一个世纪的轮回,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年张謇先生的强国梦已成为现实,当代中国人的强国梦也将成为现实,而大生三厂旧址无疑将成为新一代追梦人的精神港湾。百年沧桑,大生三厂已今非昔比,厂区建筑历经改造,是建厂初期的3.86倍。然而,大生三厂现存历史建筑有钟楼、总办事处、原棉仓库等,保存现状良好,周围环境也较协调,是近代中国民族资本引进西方工业文明的实证,在中国近代建筑史上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是近代爱国者“实业救国”的一个缩影。因而,大生三厂旧址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华润大生纺织有限公司作为中国轻工业博物馆及城市核心商业街区进行文化产业重点打造,形成开放的商业、文化社区和广大市民的精神家园。

三是围绕“老镇”,大力弘扬东城传统文化。三厂镇是近代中国轻工业的起源地,因张謇创办的大生三厂而得其名。城市文化特色的根基在人。要围绕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充分挖掘和保护传统民俗、民间艺术、民俗文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推陈出新,营造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城市文明交融共生的东城文化。重视非物质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展示我区特有的风俗民情,把人文因素、人的活动融入城市公共空间, 精心组织开展元旦闹春、元宵巡街、重阳节、邻里节等文化娱乐活动,传播传统文化,提升城市活力和吸引力。城市建设要从东城文化的发展脉络中,提炼最能体现地方人文精神的文化元素和文化符号,并物化到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中,成为保留“历史记忆”的重要载体。建设文化公园、文化广场、文化馆、图书馆、体育馆等文化基础设施,提升新城的文化服务功能。充分利用东城休闲文化广场的平台,组织全区的文艺团队,精心组织系列文艺演出活动,为全区人民打造丰富的文化大餐,让广大群众在欢声笑语中增长人文知识,受到教育熏陶。围绕建立特色社区,加快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建设,孵化社区个性文化。让文化的芬芳,飘洒到城市的每个角落,感染每一位市民。

二、加快生态融合,建设宜居东城在城镇化进程与区域经济发展受资源与环境的约束不断强化的背景下,城市建设模式转型成为必然,城市建设必须深度融合集约、绿色、节能、环保理念。为此,我们必须要充分放大国家级生态乡镇、全国文明村镇的示范效应。

一是高标准打造苏中苏北一流的星期七农场。一是高起点定位。着力建成集农业科技展示、生态观光、休闲度假、商务会务为一体,能满足不同层次消费需求,苏中地区“规模最大、档次最高、效益最好、环境最优、配套最全”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现代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区、优质农产品生产区、农业旅游休闲区。

二是高标准规划。在万亩现代农业园区6000亩核心区内,我们将采用“园中套园”的建设模式,主要形成金盛绿园、维景生态园、味之源有机农场、中维生态园、锦华休闲乐园、建平生态果园等六个子园区板块:

金盛绿园——羊文化板块。总体布局有海门山羊研发中心、肉羊研究院、山羊博物园、标准化繁育场、克隆山羊基地、羊肉深加工厂、全羊宴会馆、果蔬采摘区、垂钓中心、度假接待中心。

维景生态园——珍稀苗木花卉板块。设有:绿化造型区,集聚百种造型植物。盆栽小果区,集聚各种小景组合,建设花卉园艺展示馆。观光农业区,建设鸟巢温室大棚,集中展示水培花卉、墙体绿化、立面绿化、室内景观组合以及休闲观赏等功能。钢构树展示区,利用钢构做成的几十米高绿植栽种,短期内可达到几十年、几百年长成的植物树。

味之源有机农场——有机农田风光板块。作为南通市第一家有机农场,形成一套标准有机农作物生产体系、完善的供应链体系及电子商务系统,创建南通市著名商标,三年后建成以树木成林、草绿花红、稻谷飘香、休闲观光的有机产品基地。

中维生态园——水文化旅游板块。有200亩的垂钓水面,后期将投入垂钓休闲、水上餐饮、水街、娱乐、游艇、岛屿、建赛马场等,绿化环绕水面,成为一条靓丽的水文化旅游风景线。

锦华休闲乐园——高端休闲板块。以“生态园林、休闲乐园、心灵家园”的规划理念,以“生态、休闲、人文”为主题,外建玻璃房,内设绿化、餐厅、艺乐、咖啡厅等。

建平生态果园——果文化板块。引进美国红提等高档水果新品种,规划大棚种植区、水果自由采摘区、水果销售区、果文化展示区等功能板块。

三是大力度投入。2013年,政府投入1160万元,加快道路、电网、河道疏浚、河坡整改、路灯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入驻企业计划投入7000万元用于项目建设。

二是加大三星级康居村的创建力度。目前,三厂所有行政村全部列入江苏省康居乡村创建计划,其中1个村三星级、6个村二星级、2个村一星级都顺利通过省市级考核验收。要把生态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切实加强农村环境“四位一体”长效管理,有序推进农村公路、河道、泯沟的长效保洁,深入推进绿化造林,不断巩固南通市农村环境达标乡镇创建成果,加大三星级康居村创建力度,进一步展示三厂生态美好、环境宜居、富庶文明的农村环境新形象。

三是推进青龙医药园的转型升级。注重生态融合,要通过“三个一批”,加快推进青龙医药园的转型升级,努力使其成为三厂经济发展的重要的增长极。即关停一批,逐步淘汰产能落后、污染严重、资源消耗多、税收贡献小的传统企业,通过招商选资、招才引技等途径,腾笼换凤,大力发展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促使园区优化质态、提升能级;整治一批,加大监管力度,控制企业COD的排放,对不达标企业发放停产整顿通知书,责令企业进行设备改造;扶持一批,迅速出台青龙医药园的产业定位和准入门槛,突出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持续发展,切实推动园区提档升级。重点扶持常海食品、英力科技、埃夫科纳、容汇通用、申海科技等企业走高端化、国际化发展之路,提升产业链和价值链。

三、加快产城融合 建设实力东城产城融合是新型城镇化的必然要求,也是三厂工业园区实现“三个转变”的必经之路。产业是城市发展的底气,产业化是城镇化的发动机,只有以产业化作为城市建设的支撑,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发展才有动力。三厂工业园区将抓住区划调整的有利时机,加强区区合作,着力打造“四园一体”的产业布局:

一是打造中兴材料园。依托中兴能源装备的雄厚基础,不断放大特种钢材料的产业优势,突出科技创新和人才引领,重点发展核级材料、航空航天材料、石化新材以及以管、线、板、件、棒为主的特钢材料,争得特钢行业的更多话语权,真正将“亚洲牌钢管”打造成海门地区第一个世界名牌,把产业园打造成为世界最大的特钢材料生产基地。

二是打造中兴装备园。以特种钢材为基础材料,大力发展特钢成套装备产业,走“龙头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发展路径。发挥特钢产业的辐射效应,向产业链的两端延伸,大力发展能源装备、光热装备、风能装备、节能环保装备、专用装备为主的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力争建成新能源装备研发、制造示范基地、国内重要的新能源装备成套供应基地。

三是打造东城新兴产业园。以研发设计、精密制造、物流配送等新型业态为特色。重点吸聚一批科技型、创新型总部型企业入驻,积极推进主辅分离,鼓励企业将研发、销售、物流从二产中剥离,兴办独立的生产性服务企业,使之成为引领园区转型升级的新兴增长点。畅通科技人才创新企业的便捷通道,努力在招引国家“千人计划”、省“双创计划”、市“江海英才计划”人才上有新突破。

四是打造张江三厂新材料园。与上海张江高科签订框架协议,建设一个占地约950亩产城融合的新兴产业园区。重点引进新材料技术、装备制造及研发企业,并着力引进高新技术服务、科技金融服务等新兴产业,以“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为产业依托,打造具有鲜明产业特色的集研发、检测、科技孵化、成果转化、项目产业化于一体的产业平台、总部基地。努力打造“江苏示范,全国领先”的一流科技园区。五是打造工业产业综合体。在东城工业集中区的336线北侧、天宏轴承西侧打造一个500亩左右,以精密机械加工、汽车配件等高精尖产业为特色的产业综合体,2013年先期启动100亩综合体的建设。通过“四园一体”的打造,形成三厂发展的特色产业体系,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由此构建三厂可持续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

四、加快城城融合,建设田园东城三厂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优势,在海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扮演着独特的角色。在行政区划调整的特定条件下,三厂审时度势,重新认识自身价值,重新定位发展重点,发挥自身优势,加快与海门主城的融合,加快与苏南、上海的融合,把三厂打造成产业特色鲜明、产城融合深入、文化底蕴浓厚、生态环境宜居宜业的特色东城。一是高度重视规划融合。根据三厂的现状,总体布局分四大板块,

一是东城生态商贸区,主要在镇东路以西到大脚河,形成以秀山路、中华路为东西主轴,青龙河、新马路为南北主动脉,约4.5平方公里的三厂南部、西部新城。

二是东城新兴产业区,主要范围北至海门河、南至沿江公路、西至镇东路、东至中兴特钢。

三是万亩现代农业园:大洪河东主要在336线北布点,大洪河西主要在海门河北布点。

四是青龙现代生物医药园,在原地范围。总体规划上体现城市向南、向西,工业向东,农业向北的发展趋势。

二是大力推进配套融合。

一要加快路网配套。加大启动崇海大桥的对接、融通工作,争取纳入上海市的交通规划,并早日立项,使海门真正进入上海一小时经济圈,三厂成为上海名副其实的桥头堡。年底前打造秀山路,为城市向南、向西发展提供足够的空间。明后年力争启动丝绸路东延工程,最终确保有四条主路网连接主城区。

二要加快服务业配套。下一步要利用我们建设生态居住商贸区的有力契机,大力建设城市综合体、星级酒店、高端会所等集聚人气的商业设施。同时,很好地利用好张謇老港口、老码头、老企业以及得天独厚的长江岸线,结合文化创意园、街心公园的打造,着力建设富有文化气息的三厂特色服务业。

三是大力彰显特色融合。我们的总体目标是实现“四个化”,即环境田园化,将水、田、林、路融为一体,形成“绿水抱林盘,小城嵌田园”的整体风貌;产业高端化,以“低能耗、低污染、高效能”增长为内涵,构建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和新型工业为核心的高端产业体系,增强区域辐射能力;交通网络化,既注重快捷、立体、智能的机动化交通网络,又积极构建以自行车、步行为主的新型绿色低碳交通网络,实现贯通城乡、覆盖全域、功能完善的交通体系;生活人本化,重视“以人为本和人文关怀”,注重保护和打造张謇历史文化遗产和乡土景观,维护和弘扬东城区的人本文化。

区域竞争关键是发展模式的竞争。发展模式决定发展的方向和潜力,决定区域的核心竞争力。作为刚刚纳入城市规划的三厂,绝对不能“邯郸学步”,必须走出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新路。唯有这样,三厂——东城才能在发展中转型,在转型中健康发展。

海门三厂规划最新消息不是很新,很多海门人都很关心,因为三厂的位置确实非常优越,2020年海门划入上海是不可能,但是海门融入上海半小时经济圈是越来越快了,三厂应该能更快的发展了。

请大家继续关注海门三厂镇西村规划、海门青龙港最新规划最新消息、三厂街道孝威村总体规划,可以加入我们的海门百事通微信号

海门百事通二维码

海门百事通微信号!

转载请注明:海门人博客 » 海门三厂工业园区发展规划-展望未来的三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