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海门人博客,收集整理关于海门的文章,自己记录海门生活点滴!欢迎海门老乡来加微信号!加入我们的海门微信群!

张謇与许鼎霖合办中国首家玻璃厂

海门 海门人 1173浏览

张謇与许鼎霖合办中国首家玻璃厂

作者:黄志良 出处:

20世纪初我国玻璃工业尚是一片空白,惟香港仅能制造玻璃器皿,山东省博山亦用土法制造零件,而门窗屏镜所用平片玻璃全靠进口。
张謇与许鼎霖(字久香,江苏省赣榆人),自清光绪八年(1882)江南省试相识后,两人友情笃厚,对晚清社会的政治、经济、社会事业等方面的见解、举动都表现出惊人的一致,同时也合办了一些企事业,当年上海《申报》主笔狄平子曾多次著文,誉称张謇、许鼎霖、沈云儒为“江北三名流”。
光绪三十年(1904)许鼎霖到江苏省宿迁县考察,当地父老拿来本地产的玻璃砂样品并告知西洋人愿高价购此砂地。许鼎霖即把砂样寄往清政府驻比(利时)国使馆交化学家化验,始知为上等玻璃原料,即有开办玻璃厂之意,遂与张謇、李伯行(字经方,李鸿章之子)、丁衡甫等洽商募股投资筹办耀徐玻璃公司。夏历五月十日,张謇与丁衡甫同到久香在上海的住处,“订宿迁玻璃公司集股章程”,由张謇牵头报商部核准立案,许鼎霖担任经理主办,先集股本银五十万两,选购砂地三千亩,请政府准予专利二十年。
光绪三十一年(1905)农历三月十六日,张謇到宿迁,十七日“与久香同至河北看玻璃厂基”,察知宿迁地处京杭运河旁,水陆交通便利,又距峄山窿窑甚近,煤炭、石灰足供炼制,无业之人亦多,工价尤廉,遂选址于六塘河上井龙头地。二十七日至宿迁复视厂基工程。
为解决机器设备技术问题,他们托正在英国留学的金拱北,金仲廉兄弟就近调查欧美各国制造玻璃之方法,找到福斯德发明的一种专利制玻璃的机器,并开具详细的价目单预算表,经股东会议决议邀请福斯德来华洽谈,发起诸公中惟李伯行娴于英语,福斯德来华后由李氏与之详细研究,于1905年9月订立合同,采用福氏机器设备并聘其为工程师负责技术指导。经过两年多的努力,1907年底玻璃厂终于竣工,1908年1月开工试制,经排除故障,反复试验,所产玻璃平面始能洁静。此时福斯德却节外生枝提出新的条件,不满足后竟拂袖而去。张謇与许鼎霖等磋商后决定增资再重聘奥(地利)国工程师韦斯汇来华指导,更换了部分机器设备,引进和改良了技术,1909年投入了大规模生产,日产玻璃七千块,有五十余品种,所制造的窗片玻璃、帘板玻璃、型板玻璃等产品都很精良,经南洋劝业会,江苏物品展览会和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审查合格,获得优等奖章、奖状。
在耀徐玻璃公司开工生产之日,厂里有艺徒500余人,张謇等又在“耀徐”附近创办了永丰面粉公司等,各行各业也随之兴旺发达,当地直接间接赖以维生者不少于5000余人,工厂所在地井龙头镇人欢马嘶、热闹非凡,蔚然成为一个小城市。
耀徐玻璃公司是我国首家玻璃制造企业,其投资金额之大(为一百三十多万两银子),规模之宏伟,设备之先进,员工数之多,涉及面之广,在当时可以称得上是一座先进大型企业。无奈它生不逢时,外受洋人之挟制,内受军阀混乱之影响,再加上经营管理不善,不几年该厂即告停产。嗣后全国工商会决议咨请省政府招商承办或租或买,并请妥为保护,以期速图复业。但由于战乱连绵不断,政府无力顾及,至抗日战争初期宿迁沦陷后,其房屋机器竟全部被日伪拆除殆尽。
解放后政府重建了江苏省玻璃厂、宿迁市玻璃厂、宿迁市玻璃纤维厂等,为我国的玻璃产业作出了新的贡献。

转载请注明:海门人博客 » 张謇与许鼎霖合办中国首家玻璃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