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海门人博客,收集整理关于海门的文章,自己记录海门生活点滴!欢迎海门老乡来加微信号!加入我们的海门微信群!

海门名人林非

海门 海门人 1179浏览

林非先生是著名学者和作家,他在鲁迅研究、散文理论以及散文创作上多有建树,在这些领域,是新时期承前启后、开一代新风的杰出人物。因而,早已蜚声学界和 文坛。

鲁迅精神的不懈传播者 林非先生首先以鲁迅研究名世。几十年来,他以自己的研究和著述诠释、传播、捍卫着鲁迅的精神和思想。走上这条道路,既有他 个人气质、思想、追求的自身原因,也有着社会、历史以及家庭变故的因素。

1931年,林非出生于江苏海门长江边的一个小镇。祖父行医,父亲经商,家境殷 实,他在小康之家度过了最初几年衣食无忧、亲情融融的日子。林非5岁上了小学,但刚读完一年级,日本侵略者就占领了他的家乡。为躲避战火,他不得不随父母 辗转于亲戚家,寄居的日子,让这个敏感的少年初尝了人情的冷暖。

临近小学毕业那年,学校来了一位国文老师,这是一位思想进步、鲁迅的热爱者,他在课堂上 讲起《孔乙己》,抨击控诉那种使整个民族变得愚昧和麻木的精神,这是林非第一次知道鲁迅的名字,也第一次有了社会的概念。

当老师将《呐喊》借给他看时, 尽管书中深刻的涵义他还无法全部弄懂,但鲁迅在自序中“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这几句话使小林非 产生共鸣。其时,原本富裕的家庭已经败落,切身的感受使他开始亲近鲁迅,要从鲁迅的书中寻找答案。

1947年夏,林非考取了上海有名的吴淞中学,开始高 中的学业。在那段日子,他刻苦学习,业余,继续读鲁迅著作和其他进步书籍。当他第一次读到卢梭的《民约论》(后来翻译为《社会契约论》)时,这位法国启蒙 思想家民主、平等的思想为他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在他的头脑中深深扎下了根。

1949年全国解放前夕林非参加了革命。如果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他可能是另 外的样子。但林非挚爱学习,在解放后安定的环境下他要完成曾经动荡的情况下无法继续的学业。1952年他如愿以偿地进入复旦大学中文系,1955年毕业分 配到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随着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极“左”思潮愈演愈烈,塌下心来真正做些学问搞点研究已不是容易的事。但林非仍然于上世纪六十年 代初从鲁迅小说入手开始鲁迅研究工作。1962年他发表了《论〈狂人日记〉》,引起了学术界的注意,成为学术新秀之一。

“文革”十年,对文化的摧残无以 复加,林非的研究工作自然也彻底中断。但他并未停止思索。他更加亲近鲁迅,热爱鲁迅,崇敬鲁迅,对鲁迅的理解也愈加深刻。

“文革”结束后,林非压抑多年 的激情和积蓄的学养如决堤之水,在短短几年间,连续出版了《鲁迅前期思想发展史略》、《鲁迅小说论稿》、《中国现代小说史上的鲁迅》、《鲁迅传》(与刘再 复合著)等多部专著,把鲁迅研究推向新的阶段。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更发表了《鲁迅和中国文化》这部被学术界誉为当代鲁迅研究的一座“高峰”的著作。  1981年鲁迅百年诞辰,林非被提名为纪念委员会委员,参加主持了这次规模空前的纪念活动中的学术讨论会。1986年他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学位 研究生导师,这是中国现代文学专业继李何林、王瑶、唐弢等前辈之后第一位担当此任的中年知识分子。1995年林非先生众望所归地担当起中国鲁迅研究学会会 长,和后来的中国散文学会会长。 2005年秋天,李敖在香港凤凰卫视有关鲁迅的四次讲演中以他惯有的“狂放”,对鲁迅进行了不顾事实的贬损。林非先生注 意到这一点。不久,他在香港《香港作家》发表《李敖信口雌黄说鲁迅》一文,对其进行了严肃的批驳。香港凤凰卫视随之对林非先生进行了专访。这是林非先生早 在十多年前就已将侧重点转向散文创作后很少几次涉及鲁迅的话题。他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维护鲁迅,维护在中国思想史、文化史上无人可以替代的伟大鲁迅的形 象。是出于一个正直的、成就卓著的学者的责任感。维护鲁迅,不等于不可以评说,提出不足甚至某些负面的东西。但应该是历史的、客观的、实事求是的。 2003年林非先生发表的《五四精神重温》在对鲁迅与蔡元培进行比较时,就充分表达了这种观点。

转载请注明:海门人博客 » 海门名人林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