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海门人博客,收集整理关于海门的文章,自己记录海门生活点滴!欢迎海门老乡来加微信号!加入我们的海门微信群!

如东方言

其他 海门人 6276浏览

春秋时期的“扶海洲”在其生长并连接大陆的同时,也孕育了如东瑰丽独特的风土民情与绚丽多彩的群众文化。如东境内的人口,多数因避战乱从外地迁来。民国初年,沿海废灶兴垦,大批垦民又从崇明、启东、海门等地搬迁入境。因而,如东县的汉语方言较为复杂。大豫、兵房等地操吴语(使用人口约占22%),俗称“沙地话”;大部分地区方言则属江淮方言的通泰片(使用人口占58%),俗称“本场话”;在上述两者之间有一过渡地带,兼具两种方言的特点,如原来的掘港、童甸、饮泉乡的南部(使用人口只占20%),俗称“南场话”。复杂的语言、肥沃的土壤、辽阔的大海……使得如东独具淳厚之风、礼让之俗。群众文化更是源远流长,五彩缤纷:乡土文艺淳朴可人,书画作品漂洋过海,摄影展览更是风靡京城……文化作为窗口,八面来风,使人们更加了解如东;文化作为桥梁,四通八达,使如东跟全国和世界遥相连接。

说到如东的方言,不能不提到南通的方言,南通地区方言极其复杂。北部的如东海安如皋的方言属于江淮官话泰如片,南通市区方言也属于江淮官话泰如片,但和前者根本无法交流。东部的启东海门主要说属于吴语的启海话(本地称沙地话),通州主要说另外两种吴语,通东话(启海话称江北话)和金沙话,其中后者是通东话和江淮官话南通话的过渡方言,和其他二种吴语也很难交流。方言的产生与过去交通不发达,人口流动不多有密切的关系。因此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流动的频繁,也许方言会逐渐融合。现在,走在南通城里,虽然主流仍是南通话,但随时会听到如皋话或启海话,以及其他的各种方言。有趣的是,听在南通上班的朋友说在一个办公室里几个同事,竟然各操不同的方言,但也所处甚洽。

转载请注明:海门人博客 » 如东方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