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味盐齑豆瓣汤
立冬,是农历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九个节气。立,建始也,表示冬季自此开始。立冬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意为立冬后水开始结冰;土地也开始冻结;野鸡之类的大鸟不多见了。“冬”有终止、藏匿之意。时序进入冬季,活动终止了,生物也开始藏匿起来,故称“立冬”。冬季农事空闲,俗称“冬闲”。
“落水荷塘满眼枯,西风惭作北风呼。”眼下,我国北方地区已然一派冬景,而长江流域的南通,则要到“小雪”节气前后冬季才真正开始。而南通人真正重器的节日倒不是立冬,而是俗称“大冬”的冬至。
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它与立春、立夏、立秋合称四立,是古代社会中的重要节日。北方人爱吃饺子(交子),“交子之时”的饺子不能不吃。南通人不大钟情面食,立冬不一定吃饺子,可当天早上倒是要吃圆子的,而且在立冬、冬至、正月初一、正月十五这四个日子是必吃无疑,并已相沿成俗。
在农耕社会,人们辛苦劳作了一年,立冬可以休息一天,也顺便犒赏一下家人。谚语“立冬补冬,补补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立冬时节,养生应注意一个“藏”字,重在“收藏”与“保暖”,做到早睡晚起勤晒太阳,辅以运动和精神调养。在饮食上要“温补”,多吃温性食物,少辛增酸,预防疾病。民间素有“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的说法。一道“猪筒骨焖萝卜”,既健胃、润肤、增髓,又容易操作。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天时的正常运作规律,不可悖反。“北风往复几寒凉,疏木摇空半绿黄。四野修堤防旱涝,万家晒物备收藏。”在古代,立冬之时正当储藏冬菜、腌制咸菜的时节。《东京梦华录》“立冬”条载:“京师地寒,冬天无蔬菜,上至宫禁,下及民间,一时收藏,以充一冬食用。于是车载马驼,充塞道路。”
南通地处长江北侧,气候温和适中,与苏南无二。冬季并不缺乏新鲜蔬菜;但由于在立冬之前,蔬菜大量收获应市,故南通人也有藏菜之风习,一是以盐腌渍,二是烫熟风干。盐腌菜以大白菜、芥菜、雪里蕻为主,腌渍好以后便直呼其白菜咸菜、芥菜咸菜、雪里蕻咸菜。瘤儿菜是叶芥菜的变种,为南通独有品种。腌制好的瘤儿咸菜,味道要比雪里蕻咸菜更为辛香脆嫩。瘤儿咸菜与鲻鱼同烧,乃半汤半菜,有咸鲜酸辣之独特风味。
南通人对风味的追求重于一切,并在不断尝试中寻求风味转化的灵感。咸菜的腌法就有水踏法、半风干的坛封法。家庭自己腌制,一种是先将整棵蔬菜串挂或摊开晾晒半天,然后放入大缸,一层菜撒一层盐,然后用脚踩踏实,最后覆以大石块压实。另外一种盐腌方法是将白菜、寒菜切碎后纳入蒲包,挤压去汁,然后拌盐装入坛中压实封严。制作菜干的菜种南通有菠菜、白菜、马齿苋等。先将蔬菜洗净用滚开水烫熟,然后收拾整齐,用绳线穿串悬于屋檐下晒干备用。这些通过时间与微生物的作用,产生一种另具芳香浓郁的特殊风味,打造出来的一个食物新境界,成为了南通人喜爱有加的新风味。
“盐齑烧豆瓣”是海门、启东地区一道出名的特色菜。“盐齑”是沙地方言,其实就是“咸菜”。“盐齑烧豆瓣”里的“盐齑”,是指把大头菜肥硕的主根切成丝,干风盐压腌制而成的咸菜,南通就叫它“大头菜咸菜”。民间传说它的首创是“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说骆宾王被官府追杀,在吕四海神庙剃度为僧。为度难关,把沙滩上的野菜拌了盐摊晒后装入坛中腌成了咸菜,再用它和蚕豆瓣一同煮出来了一道菜,因其菜鲜汤美而深受欢迎并得以广泛流传。启海民谣“三天不吃盐齑汤,脚股郎里酥汪汪”也应运而生。沙地百姓把干蚕豆用水浸泡,等蚕豆胀发后再剥成豆瓣,与盐齑加汤同烧。盐齑的咸鲜加上蚕豆特有的香味,便成了素鲜加素鲜的美味。单单是喝汤,就能轻松地吃下一碗米饭。
“盐齑豆瓣汤”,入口清灵爽滑,咸淡适中,鲜香之味沁脾开胃;成本低,口感好,老少咸宜。旅外游子称它为魂牵梦绕的“思乡汤”,也是鲜活地跳跃在清末状元张謇记忆中的老味道,更成为如今老百姓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一道家常菜。
王宇明(作者系南通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名誉主席,资深媒体人,著有《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江苏·南通市区卷)》《衣胞之地——我的南通州》)
来源 江海晚报
海门盐齑豆瓣汤 写的比较详细的一篇文章,忍不住收录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