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侃如 (1903-1978),原名雪成,字衍庐,海门三阳镇普新付人。系爱国民主人士陆措宜民子。幼时在父亲自办的恒基小学就读。民国l5年 (1926),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又进入清华研究先攻读一年。民国16年后,历任上海中国公学中文系主任及暨南、复旦、安徽等大学教授。民国l8年,在 上海与冯沅君女士结婚。民国21年夏,陆、冯同赴法国留学。民国24年毕业,同获巴黎大学文学博士学位。回国后继续从事教育工作,任北平燕京大学中文系主 任,抗日战争爆发, 北平沦陷,陆侃如夫妇随即南下,辗转于云南、广西、四川等地,任迁往内地的中山大学师范学院教务主任、东北大学文学院院长等职。抗日战争胜利后,陆侃如夫 妇随东北大学复校沈阳,并在该校任教。民国36年,任青岛大学教授。建国后,陆侃如任山东大学图书馆馆长、校务委员会副主任,1951年,任山东大学副校 长、校科研会主任、《文史哲》编委会主任及山东省人大代表,1953年,任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文联委员、全国作协理事。1956年,加入九三学社,任九三 学社中央常务委员兼青岛分社主任委员。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文化大革命”期间,被关进监狱。1972年出狱,1978年因病逝世,1979年平反 昭雪,恢复名誉。
陆侃如才思敏捷,学识渊博。20岁在北京大学一年级求学时,就著述出版《屈原》一书,被公认为“用新观点研究屈原生涯及其作品的一部好书”。继 而又写成《宋玉》一书。其间,还陆续发表有关屈原的研究文章20多篇,在学术界产生很大影响。民国20年,出版《中国诗史》60余万字(其中20万字系冯 沅君所写),被鲁迅列为“可看”的中国5部文学史之一。民国22年,陆冯合作写成《中国文学史简编》,努力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处理文学遗产。
建国后, 又详加修改,由作家出版社出版。陆侃如夫妇还合著《中国古典文学简史》,由外文出版社译成英文、捷克文在国外发行,受到国外读者的欢迎。抗日战争期间,陆侃如在动荡不安的环境中, 完成著作80余万字的《中古文学系年》60年代,从建立有民族特色的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动机出发,满腔热情积极举办山东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理论讨论 班,编写《中国文学理论简史》,并与助手们一起重点研究《文心雕龙》,发表大量有关古代文学专论,在全国学术界引起强烈反响。陆侃如一生撰写有关中国古典 文学理论论著数百万字,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工作作出宝贵的贡献。1978年去世前,留下遗嘱,将他和夫人冯沅君的私人存款3万多元和全部书籍捐献给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