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海门人博客,收集整理关于海门的文章,自己记录海门生活点滴!欢迎海门老乡来加微信号!加入我们的海门微信群!

启东海复镇地理沿革

其他 海门人 1888浏览

 很多人都不知道海复镇是哪个县的,我们在沙地一家人微信群经常听到,我也是最近才知道是启东的。

据《南通地区成陆过程初探》海门的重涨一文载:

本地原属长江下游水域,为通州东境吕四场。清康熙雍正年间,长江主流由北向南推移,重入南泓道,通州沿江一带又开始涨接。雍正十三年(1725年)已涨出大小沙洲二千余顷。以后的三十年间,又不断涨出许多新沙。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江苏省府为解决通州崇明争沙之纠,在裙带沙茅家镇分设海门直隶厅。

海门直隶厅的东境,即今启东县管辖的中部地区有利民沙、满洋沙、小安沙、小塘沙、吕寿沙、鲈鱼沙、小荫沙、馒头沙、日照沙、新涨沙等十个沙洲及文庙公地(庙田)、苏(苏镇营)、狼(狼山营)二营兵田,简称十沙三田。今海复乡涉及到小安沙、文庙公地、狼营兵田等三处。(见图二)

现富东、季明、东岗、均里、联合、北固、竹南、竹亭、均权、复南、复西、复新等十三个村属当时的小安沙部分。成陆年代距今230年左右。由于今海复、复西、复新等三个村当时处在小安沙的最东北端,因此,成陆的年代迟一些,距今约180年左右。

现糖坊、新南、复东、清虎等四个村属当时的狼营兵田部分,成陆年代距今200年左右。

现垦牧村属当时的文庙公地部分。

(以上参考启东县疆域史料和本乡八十多岁的王则夫、徐学章等老人反映)

公元1796年(嘉庆年间)后,小安沙以东的海滩随海潮冲击,潮水所夹带的大量泥沙渐渐沉积,滩涂越涨越大,越涨越高,终成一片海涂荒滩,后有民众迁至设灶煎盐。

公元1901年8月(光绪27年),清甲午科状元南通张謇与汤寿潜、郑孝胥、李慎之、罗振玉等募集公司之资。奏除盐场禁垦之阻,清理官田、民田之纠,征集民众废灶兴垦,围垦造田,成立通海垦牧公司,历时五年,共围垦总面积80平方公里(根据《垦牧乡志》地亩表折算),分为牧场堤和一至七堤。今我乡的垦牧、卑场、斜圩等三个村属当时公司的二堤。其余六堤和牧场堤均属现三甲、石堤、东元、近海等四个乡的部分村。(详见《通海垦牧公司》)

据清朝末科附榜举人,通海垦牧公司总董事和督学王康寿(本世纪二十年代)著《垦牧乡志》载:“此地本归吕四场,三百年前坍成洋,后来,又复渐渐长,补还灶户日钱粮”。它形象地记载了“海复”的由来和地理沿革历史。(海复·沧海覆为田也)

现在,海复镇以西的地方称之为老圩,土壤呈犟黄泥。海复镇以东的地方称之为垦区,土壤呈沙夹黄。

海复境内有许多天然河流,西部与志良乡交界处有大撇效河,南部横贯富兴镇后面的有北通沙河,东部在东南中学东侧有小沙洪河,北部有蒿枝港大河,从中央镇通向头兴港河经海复镇流向小沙洪的有通海界河。上述五条河流都是成陆前的天然港梢。

 

转载请注明:海门人博客 » 启东海复镇地理沿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