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门城市规划展示馆,珍藏着一份毛泽东同志亲笔电文,全文如下:
《关于海门解放》全文
粟谭并告陈、张邓:
(一)占领南通海门部队应秋毫无犯,不撤走任何工厂,不没收任何商店,也不筹款,扩大政治影响;(二)入城后可张贴下列标语:反对内战、实现和平,反对独裁、实现民主,反对媚外、实现独立。实行第一次政治协商会议一切决议,召集第二次政治协商会议解决一切问题,取消特务机关,言论集会自由及其他地方性要求;(三)学生工人有愿入解放区工作者可大批招收,但不可勉强。
这是迄今发现的毛泽东同志亲书与海门相关的惟一手迹,它究竟蕴藏着哪些历史信息?我们约请党史专家俞茂林先生审慎考证,并作专门解读。
毛泽东亲笔撰写的这份电文,虽然没有收录到《毛泽东选集》《毛泽东文集》及有关文献之中,但仍具有极其珍贵的史料价值,是一份重要的历史文献。
一、发电报时间:从电报左上角看有“1946.8.22”的字样,再从电文末署“未号”看,对照《韵目代日表》是每月的20日代日“号”,“未”为时辰,从上述两方面可以认定为1946年8月20日未时电文发出,8月22日签收传阅。
二、电文台头:“粟谭并告陈、张邓”:粟即粟裕,谭即谭震林,当时分别担任华中野战军司令员和政治委员。陈即陈毅,当时担任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委。张邓,张即张鼎丞,邓即邓子恢,当时分别担任华中军区司令员和政治委员。
三、历史背景:1945年8月日本投降,抗日战争胜利到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前后4年2个月,人们称为全国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8月至1946年6月全国内战爆发,这是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的过渡阶段,中国共产党曾试图通过和平途径,实行中国的社会政治改革,同时也为进行自卫战争作了准备。
1946年1月10日至31日第一次政治协商会议,由共产党、国民党、各民主党派代表参加,在重庆举行。会议通过了关于政府组织问题、和平建国纲领、国民大会、宪法草案、军事问题等五项协议。蒋介石一方面表示承认这些协议,企图利用这些协议来进行和平欺骗;另一方面则积极准备发动全国规模的内战。
从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停战协定,发动全国内战开始到1947年6月底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这是解放战争的战略防御阶段。1946年7月20日,毛泽东为中共中央起草党内指示,题为《以自卫战争粉碎蒋介石的进攻》(收录在《毛泽东选集》第四卷内),指出“蒋介石破坏停战协定,破坏政协决议,在东北占我四平、长春等地后,现在又在华东、华北向我大举进攻。”“只有在自卫战争中彻底粉碎蒋介石的进攻之后,中国人民才能恢复和平。”根据毛泽东和党中央的指示:1946年7月13日至8月31日,由粟裕、谭震林指挥的华中野战军依托苏中解放区,在海安、如皋等地连续作战七次,先后殊灭国民党军队共53700余人,被誉为苏中“七战七捷”。当时南通海门尚在国民党反动派的占领之下,电文发在这个时候,指示粟、谭如人民解放军占领南通海门,必须执行的几点指示。后来,由于种种原因而未能实施攻占南通海门的目的,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四、电文内容:列出三点:“(一)占领南通海门部队应秋毫无犯,不撤走任何工厂,不没收任何商店,也不筹款,扩大政治影响。”要求人民解放军严守纪律,秋毫无犯,实行“三不”,以扩大党和人民军队在群众中的政治影响。
电文“(二)入城后可张贴下列标语:反对内战,实现和平;反对独裁,实现民主;反对媚外,实现独立。实行第一次政治协商会议一切决议,召集第二次政治协商会议,解决一切问题,取消特务机关,言论、集会自由及其他地方性要求。”要求人民军队占领南通海门后,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提出“三反对、三实现”的政治口号,实行1946年1月召开的政协各项决议。召集第二次政协会议,这一会议直到1949年9月21日至30日才得以实现。
电文“(三)学生、工人有愿入解放区工作者,可大批招收,但不可勉强。”在人民解放战争即将开始时,各地需要大批人才,为此,毛泽东及时提出此项任务,具有远见卓识,在毛泽东的指示下,1946年9月,华中九地委即决定成立华中九分区军政干部学校,以积蓄革命力量,适应斗争形势需要。在1946年12月形势紧张时,学员一度疏散。1947年5月灵甸战斗后,九分区形势大为好转。6月,九干校恢复,直至1948年初,共培养了3000余名有觉悟、有文化、守纪律的优秀军政干部,为补充革命的新生力量,开辟新区,解放江南作出了重大贡献。
五、电文末署名:“中央”,即以中共中央名义发出,从《毛泽东文集》看,当时毛泽东起草的电文,有时署军委、有时署中央、有时直接署毛泽东。
来源:海门日报
作者:朱惠忠/文
转载请注明:海门人博客 » 解读毛泽东关于海门解放电文手迹(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