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海门人博客,收集整理关于海门的文章,自己记录海门生活点滴!欢迎海门老乡来加微信号!加入我们的海门微信群!

海门行政区划调整预测-海门撤县设区到底来不来

海门 海门人 10697浏览

原文:南通行政区划调整的两难与契机——江苏通州区如何分割最有利?

作者:乐水丹尼

(题记:2009年江苏通州市改区,当时本人写过一片文章《江苏南通地区身份认同分析》。斗转星移、人世变迁,随着通州区3+5长达8年的过渡期走向终点,该来的一定会来。对包括通州区在内的南通市区进行进一步的区划调整,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继往开来,关乎数百万南通市民的福祉,通过近几年对南通经济社会的观察,本人对南通行政区划调整和未来发展有了些新想法。)

伴随着“十八大”和十八届四中全会,中国全面进入“新常态”。“新”的最直观表现,在於领导班子的“新”,更在於发展思路和模式向“旧”的告别。“新常态”在国际上是“一带一路”,在国内是“京津冀一体化”,两者都是历史与客观的必然。

 

“京津冀一体化”除了修复三地间的断头路、取消手机省际漫游费、实施三地交通、医疗“一卡通”等具体惠民举措外,更为重要却容易被忽略的是北京市政府机构已经决定迁往“通州”,这是影响深远的决策,具有全国意义。

 

本文不谈北京,本文要谈的“通州”,是另一个“通州”——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2009年,经国务院批复,撤销通州市,设立南通市通州区,

 

好事向来多磨。通州区设立时安排了三年过渡期,之后又被延长五年,具体内幕不详,也不必深究。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两地融合缓慢推进,通州区没有像苏州当年对吴县那样大卸八块,亦未如武进一般被拆解送人,为的是平稳,却也凸显了南通的尴尬。

 

“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是中国对联史上的佳话。一个是京杭大运河的北方终点兼京师门户,一个处于长江和黄海的交汇处,所以不约而同地以“通州”为名。民国时期,为避免混淆,南方的“通州”改称南通,一度还是舆论瞩目的模范县呢。1993年,南通县改“通州市”,通州之名复活。与此同时,北京的通县通州几经变迁,变身了“通州区”。2009年随着南通州设区,两个地名又重叠了。

 

“京津冀一体化”正在政治局常委主持下高调推进,北京通州乌鹊变凤凰,将来注定炙手可热,为避免与京畿的“通州区”撞名,江苏通州最好改名换姓。毕竟这里经济比北京通州发达、也是文化昌明之地,上新闻露脸的机会也不少。

 

这 其实是个契机。因为有脑子的人都清楚,南通州改区只是第一步,下一步将面临外科手术式的拆分,否则无法解决“南通县”这个曾经的母县,与港闸、崇川、开发 区之间剪不断、理还乱的历史遗留问题。向未来看的话,通州西部、西北部与港闸、崇川、开发区的界限早已彼此碍手碍脚了,再不尽快理顺,南通整体的发展也会 受影响……

 

本文大胆猜测,南“通州”改名之时,将是南通市区区划调整之际,而合适的时间节点,大约在沪通铁路通车、南通西站启用前夕。

 

南通行政区划调整,如果仅仅是切割通州区,那把通州区的乡镇,按照历史、地理、人口、人文、产业链分别析出、划给港闸、崇川、开发区整合即可,可是无论和常州的武进,还是苏州的吴县、吴江还是常熟比起来,南通州的难,不是一般的难。

 

这里有个不能忽略的邻县——海门。而一旦涉及海门,又不免扯到启东

 

海门不设区之“难”

通 州市变区已经六年,虽然仍在过渡期,但两地的协同效应已经体现,官民都得到了或多或少的实惠。比如公务员、教师等工资福利有所提高,比如公交改革使得票价 更低、班次更密、服务时间更长,无疑降低了出行成本、推动了城乡交流、令生活方式城市化了,比如医保卡的互联互通互刷也很方便……

 

“通海一家亲”。这些看得到的好处,海门人不会不知道。于是海门天补镇居民,就希望通往南大街的公交58路,能从川港镇延伸过去;于是海门的四甲镇和国强,也希望去五一路的公交612路 能从二甲镇延伸到他们那里。你中有我、犬牙交错的叠石桥志浩市场,其实是一个市场,却因为“县界”的存在,分属两地,有无数断头路,两边都不想管,脏乱 差,下水管道等基础设施也没法修,两地公交车也老死不相往来,打工者、客商、居民换乘的话,往往要步行很远,多年来一直有声音呼吁改善,却没有结果。不信,去家纺城那里看看金川大道(通州)和三星大道(海门)接不起来还要限高就明白了。

 

 启东直接使用上海的“一卡通”公交卡系统,海门和南通的公交卡却彼此“不通”,这是大南通的讽刺。海门城区离南通市区特别是开发区很近,比吴江—苏州还近, 叠石桥和志浩纠缠不清的状态急需厘清,海门沿海开发和通州湾本来就“背靠背”,与其各自为政,不如同枱吃饭,这些都是海门设区最现实、最直接的好处。至于 海门设区的其他种种好处,很多有识之士已经说得很多很好很清楚了,此文不赘。

 

海门设区之“难”

海门设区之“难”, 首先在于设区是全境设区,还是部分设区?积极倡议海门设区的声音主要考虑偏居西南的海门市区、叠石桥和东北部滨海园区与南通主城区的整合,那么设区之后,海 门中部、东部、北部靠谁带动?还是划给启东了事?事实上,对大南通而言,掘港之南、金沙以东、和启海境内宁启(沪陕)高速以北的一大片区域,缺少一个中心 城市,三余、吕四、兵房三镇体量都太小。南通对这一区域有没有精力和心思拿出一个发展蓝图,如果有的话,又有没有能力确保实施?(这片沧海桑田之地,实在 是未来江苏乃至长三角难得的发展资源)而当南通腾出资源、精力发展东部时,沿江地区的老居民是否同意与支持?

 

海门设区之“难”, 其次在于启东。启东和昆山、吴江不可同日而语,昆山往东立即进入上海(青浦),吴江向南便是浙江(嘉兴、杭州),而启东这里毕竟仍属交通末梢,县城汇龙镇离南通主城100公里,距浦东则更远,海门一旦设区,则启东几十年内都不可能设区,她孤悬海外,三面都是海水,立刻感觉没了“伴”。启东怎么办?都是沙里人,“启海本一家”,海门设区,南通和江苏省对启东如何安排?海门设区,对启东的心理冲击,不可不察。

 

海门设区之“难”,最主要在于启东、海门、崇明以及上海的历史和人缘关系太复杂。沙里人的“心”是向东向南的,这个一时半会儿还真改不了。归根到底,其实是 南通主城区的“首位度”太不够。就是南通经济、文化目前依旧是接受辐射型,对外辐射力度很弱。这个问题,常州不大,苏州更没有。

 

诚然,南通市区经济规模在海门通州之上,但若和附近上海、苏州、无锡、南京比起来,就是数量级的差别了,江南城市在这一带的影响力相当大,不仅仅是文化上的。经济上苏南、上海位处产业链的更高端。海门往东往南靠,是感性的选择,更是理性的抉择。上世纪90年代,海门就提出并实施“融入苏南”战略,迄今成绩斐然。

 

历经多届政府和领导,海门一直坚定地向东向南发展,归根到底是在心理距离已经很近的情况下,千方百计缩短与上海的时空距离,实质是想借上海这个“门户”走向全国和世界。崇海大桥上世纪80年代就说要造了,到今天都只闻楼梯响,但海门从未气馁,人代会年年都提。那么海门设区后,向西是没有问题了,但她向东向南发展的本能和理性,能否得到尊重和支持?

 

至 此就不得不批评下南通了,南通的摊子已经铺得够大,北边港闸和通州境内在建设沪通铁路和西站,港闸区又在大搞永兴和火车站片区,崇川除了环濠河的老城,南边有中南新城,东边又要兼顾观音山。挂崇川牌子的开发区有能达和苏通两片,在张芝山又和通州搞锡通,在三余还有飞地名曰“滨海园区”……到底哪里才是你真 正要发展的中心?处处是中心反而分散了人口与资源,反而没了中心。

 

金沙就很聪明,其实今天就算没有“通州区”、没有国家级南通高新区,金沙都会向南发展。因为金沙往北是如东、如皋、盐城等地,都不是经济中心城市,金沙无法 接受他们的辐射。往南却不一样,不光南通老城在通吕运河以南,中国经济最富庶的苏南、上海、浙江,都在南边,金沙未来既无火车站、汽车站班次和覆盖亦远不如海门、启东,不往南对接家纺城和海门,将来只会边缘化。从这点看,“南通高新区”真是前世修来的福,有转运之功效。

 

南通设立四个区

 

说完周边,现在回到“南通市和通州区划调整”这个难啃的骨头,正如常州武进、苏州吴县一样,拆分通州区,是历史的必然,不存在拆分不拆分的问题,而是怎么分,分得好与坏的问题。综合考虑各因素,本人建议如下(如皋、海门、如东的相邻区镇均不考虑):

一, 港 闸全区并入崇川区,崇川区析出开发区,通州西北片和先锋镇划入,组建新“崇川区”,“港闸区”之名退出历史舞台。(理由:港闸区经济实力全市最弱,随着南通西站运营和南通进入地铁时代,港闸并入有助增强中心城区地位。新崇川区的经济、文化、历史、交通优势进一步凸显,经济实力在大南通里最强,文化上的“南通人”色彩更强,对外可重点跟长江两岸的张家港、如皋两市的沿江区域互联互通。

二,开发区脱离老崇川,合并张芝山镇(锡通),设立“通海区”。通海区以“土著”沙里人为主,有利向东迎接同根同源的海门,有苏通长江大桥连接常熟,有苏通、锡通两个工业园区,还有南通保税区,请好好干。

三, 通州滨海正式设区(可新划入通州北部乡镇),专心发展通州湾的海洋、港口、航空产业。区名可叫三余或别的,当然也可以叫“通州湾区”,不过“通州湾区”的通州二字与北京通州仍有重名,而且容易引发“北京通州”的“湾区”这一误会(因为美国加州就有“湾区”嘛)。这个区虽然经济、人口等各项指标最弱,但有“沿 海开发”和“一带一路”的支持,再有如东、海门、启东的沿海区域相呼应,前景无限。兼有历史与人口的三余镇是当然的中心。

四,现通州区剩余区域组建“金川区”(叫金沙区也可以,但与贵州金沙仍有重名),以金沙老城和南通高新区为中心,向南(川姜家纺)、向东(二甲、金余)发展与海门对接,为未来解决家纺城问题及海门设区(全部或部分)留下引子。

 

以 上划分的好处在于:一,完成了拆分通州区的最大任务。“新四区”地理面积相若,潜力都很大,最有利各区未来发展;二,最大限度尊重了现实。因为开发区、滨海新区已经存在并独立运作;三,数量上,南通下辖“区”由三变四,只增加一个区,容易获得上级认可及批准;四,港闸、崇川一弱一强、一副一主,彼此没有文 化鸿沟,合并不仅相对容易,还有助于纠正南通市区目前城建摊子铺得过大的问题,能进一步强化南通主城中心在濠河——中南构成的哑铃状地带的情形。

 

随着宁启铁路向启东延伸,海门、启东两地的火车站已经开建,启海两地都有自我发展的强烈内生动力,建议在通州区彻底融入和完全消化之前,让海门自行发展。待 将来南通主城区经济实力更强、通海两地更加融合时,海门设区(或者不设)自有水到渠成的一天。在此过程中,从南通市级层面着手,消除行政和区划壁垒、坚决打通断头路,解决好公交跨境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协调好各市区县利益,让全南通的百姓活得更好更方便,相信在“京津冀一体化”的大趋势下,南通市委市政 府定会作出最有利于南通整体利益的战略选择。

转载请注明:海门人博客 » 海门行政区划调整预测-海门撤县设区到底来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