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海门人博客,收集整理关于海门的文章,自己记录海门生活点滴!欢迎海门老乡来加微信号!加入我们的海门微信群!

大生三厂早期建筑考

海门 海门人 1806浏览

张謇在其家乡海门常乐南湾购地600余亩,1914年。创建大生三厂,全称大生第三纺织公司,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所订设备延误,延至1919年6月 动工兴建,至1921年10月才开工投产。三厂的规划 “ 就一、二厂之老式,加予改良而订 ” ① ,建有钟楼、总办事处、花行、批发所、车间、仓库、宿舍等合计2365间,建筑面积39024平方米,并建成厂河、公路、轻便铁路、船闸等一批配套工程, 昔日荒僻的田野上崛起一座近代纺织城,围绕厂区,也形成了繁荣的三厂镇。

大生三厂历经时局动荡,90多年来。沧桑兴衰。解放后,改为公私合营,1966年,更名国营南通第三棉纺织厂,2003年,改制为华润大生纺织有限 公司。现建筑面积达150347平方米,建厂初期的3.85倍。为适应现代纺织工业的发展,大生三厂早期建筑历年来成片改造,据调查,厂区现存完整的早期 建筑仅存钟楼、总办事处和原棉仓库,三处总建筑面积约3500平方米。这批早期建筑已成为我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和早期棉纺织业发展的重要见证,研究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史的实物资料,近代维护国家利益者 “ 实业救国 ” 一个缩影,也是张謇在家乡兴办实业的标志性建筑。

1、钟楼

也是三厂人最引为自豪的建筑,钟楼是三厂的标志。其座北向南,前面原是厂河,现已改为公路。楼高约25米,分为五层,底层面阔3间,长16米,进深 7米,中间为拱形通道,原来作为工厂大门。第三层起为单间,顶部安放大钟,四面有钟盘,为工人上下班报时之用,大钟仍是当年原物,现仍运转正常,此类大钟 已十分稀少,自身就是十分珍贵的文物。钟楼内部砖木结构,每层铺以地板,有木梯通达顶层平台,外墙青砖饰面。钟楼在过去是三厂的制高点,10多里外可见其 雄姿,可闻其钟声。现在厂区西侧已另辟大门,钟楼成为侧门仅在上下班时开启。由于10多年前,紧挨钟楼两侧建了两间门卫用房,与钟楼风貌很不相称,局部影 响了钟楼的历史原貌,但是其总体结构与风貌未变。2001年,厂部对钟楼进行了大修,再现初建时原貌,内部布置厂史展览,供人参观。三厂钟楼于1998年 公布为南通市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

2、总办事处

位于钟楼东北侧,总办事处习惯称公事厅。与钟楼仅隔厂区大道,座北向南,座中西合璧的四合院建筑,南北长48米,东西宽35.5米,占地1700平 方米,建筑面积1080平方米,前后二进,东西两侧有回廊相连,中为天井。第一进为砖木结构中式平房,面阔9间,中间是办事处大门,门侧为罗马式立柱,上 方有张謇手书 “ 总办事处 ” 大字。第二进为办公楼,座二层西式楼房,砖混结构,面阔9间,前有走廊,黑色瓷砖铺地,天井种植兰、桂、罗汉松等名木,已有百年树龄,十分珍稀。

外观已有所改变,该建筑临时作为厂部办公区。原位于南边的大门被堵改为房屋,于西侧回廊另辟大门,办公楼在维修时,饰以现代的瓷砖贴面,与原貌相距 较大,但总办事处整体结构与布局基本未变,周围环境也较协调,只要作适当整修,即可恢复历史原貌,并与钟楼连为一体,成为颇具特色的历史景区。总办事处旧 址于2004年公布为南通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现华润大生纺织公司已将办公室从该建筑迁出,准备辟为厂史陈列馆。

3、原棉仓库

距钟楼约百米处,位于钟楼西北侧。为四进仓储式建筑,高大宽敞,南北长122米,东西宽32.5米。仓库为砖混墙面,木结构梁架,每进由天井相隔,天井兼作露天货栈,每个天井建有消防水池二方,仓库两侧均设通道,既作运输,又作消防,天井两侧各辟一门与通道相连,

其使用功能至今未变,整个库区设计科学合理。可见其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原棉仓库整体保持原貌,周边环境也较协调。

实属不易,大生三厂早期建筑历90多年保存至今。这是一笔不可再生的文物资源,既是有形资产,又是重要的无形资产,其价值不可忽视。与大生三厂具有相近历史、相同价值的位于南通市区唐闸的大生一厂早期建筑已申报全国重点文物维护单位,大生三厂早期建筑也正申报江苏省文物维护单位。海门市政府及城建、规划、文化部门 和华润集团应充分认识其价值,加强维护,科学规划,合理利用,特别切忌盲目改造而使其 “ 旧貌换新颜 ” 防止留下历史的遗憾。

注① :张张《大生三厂创建经过情形报告书》

转载请注明:海门人博客 » 大生三厂早期建筑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