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海门人博客,收集整理关于海门的文章,自己记录海门生活点滴!欢迎海门老乡来加微信号!加入我们的海门微信群!

民国年间掘港饮食业

其他 海门人 788浏览

民国年间掘港饮食业
作者 程太和

掘港饮食业历来以“本港海鲜”而名噪苏中地区。由于掘港海产资源丰富,加之各地商贾聚集,引进外地烹调方法,极大地丰富了掘港菜肴种类。数百年来,逐步形成颇具特色的掘港本帮菜。

清末民初,掘港镇先后有中华春、第一楼、丁普照(后更名普照广记,兼营点心)、悦来园、中华园、清园、广雅楼、高俊记、双凤园、王正等20多家菜馆、酒楼。其中百年老店鑫记第一楼菜馆,前身为云程阁,乃清同治年间(1862~1874年)邑人高氏所创建,宣统元年(1909年)迁址更店号为第一楼。高氏祖传烹调技艺,擅长镇江、淮扬风味,名菜有:鸡包鱼翅、鸡粥海参、清汤鱼翅、皮蛋鸡、醉鸡等,加上服务热情周到,故生意兴隆,久盛不衰。其正厅西侧楼上有3间雅座,悬挂掘港名人叶石芗(清末秀才,烈士叶邦瑾的祖父)所书对联:“上市鲥鱼鲜竹笋,出蒸螃蟹嫩茹姜。”抗战胜利后,中共代表韩念龙在此设宴招待国共谈判3人执行小组成员。解放战争期间,梁灵光设宴招待宾客,在第一楼叫菜12桌,一时传为佳话。中华园菜馆,厨师烹饪水平都很高,是掘港正宗本帮菜老字号,制作整桌宴席颇有名气。桌菜按等级分为鱼翅菜、鱼皮菜、海参菜、鸡肚菜等。家有喜事,或亲朋贵客,人们喜欢到中华园叫桌菜宴请客人,成为时尚。另外还有悦来园,店主冯必昌极善经营,生意红火。

掘港旧时除众多菜馆、酒楼外,还有20余家点心店,其中要数丁普照名气最大。丁普照既是酒店,又卖点心,所制作的蟹黄包,是如东闻名遐迩的传统点心,从选料、发面、调馅到笼蒸,每道手续都有独到之处,用料考究、厨艺精湛,为掘港一绝。丁普照制作的蟹黄包皮儿薄、馅儿多、汤汁多、鲜嫩无比,深受群众欢迎。相传百余年前,蔡姓店主假座掘港西街洋楼开设清园菜馆,从扬州聘请点心师傅制作扬式点心,尤以蟹黄包著称掘港,同时当地丁姓商人也在掘港正街旗杆巷开设丁普照菜馆,生意不及清园。后来丁氏老板娘在清园学到蟹黄包配料和制作技艺,回店亲自上案,模仿制作,口味堪比清园。丁普照虽几易其主,曾由高广璧和顾捷元、孔素珍夫妇先后承办,但由于丁普照店址位居市街中心,市口颇占优势,且经营有方,生意越做越大。丁普照不仅蟹黄包出名,其他点心也有名气,同时还是一家样式齐全的高档菜馆。曾有一段时间旗杆巷因丁普照的名声,人们称之为丁普照巷。四林春点心店开创于民国初年,店主系扬州籍殷松山,为正宗维扬点心,除供应各式扬州包子外,最出名的是4式汤圆,每小碗4种馅儿的汤圆,为芝麻、枣泥、肉末、白糖、桂花,形状各异,亦可选购其中一个品种,随时可以品尝到正宗维扬细点。堂子巷东陈祥点心店创办人陈龙广,从如皋城迁至掘港,供应点心品种最多,继承人陈祥开拓创新,所做葱花油饼独树一帜,外脆内鲜,清爽可口,在老街很有名气,是掘港点心中的佳品。上世纪30年代初开业的蒋瑞芝烧饼店,店主蒋瑞芝系南通天生港人,所制作的蟹壳黄酥儿烧饼与众不同,其用料极其讲究,吃起来如同茶食店酥合一样,别家无可相比。其他还有吴家点心店、曹家点心店、周家点心店、厉家点心店、东湧泉点心店、周鼎点心店、张二点心店、林家点心店、厉二哑子点心店、

朱鹤林点心店、朱鹤庆点心店、徐家点心店、冯家点心店、李记点心店、永昌林记点心店等。这些点心店各家都有特色品种,同时分布在掘港镇各条街巷,合作化后并入集体饮食商店。

我也想找到海门名小吃,海门特色小吃海门第一楼什么的,海门老字号,但是没有找到啊!

转载请注明:海门人博客 » 民国年间掘港饮食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