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海门人博客,收集整理关于海门的文章,自己记录海门生活点滴!欢迎海门老乡来加微信号!加入我们的海门微信群!

2019年11月读书观影记录

其他 海门人 863浏览

1.《房思琪的初恋乐园》(林奕含)

读的时候,作者的遭遇和这本书“改编自真人真事”一直悬在心头,感觉特别沉重。

 

我们可以对这个世界乐观,积极,可以许下很多美好的愿望,但是在这本书面前,希望是那么无能为力的事情。

 

在这个社会,大部分女性可以享受平等的社会权益,学习,工作,生活。但是社会对女性的偏见依旧无处不在。

 

2.《潮骚》(三岛由纪夫)(月度最爱书籍)

 

读此书轻松多了。看完后觉得不介意再读一次。歌岛,真是一个让人神往的地方啊。美好的地方,美好的爱情。和《边城》一样,田园牧歌般的意境。

 

这种上了年代的故事会给人一种妥帖的舒适感。

 

书中不少地方一不小心就可能让整个故事的走向改变,成为悲剧故事。然而作者却一直坚持了美好的走向,到结尾也是美好的。难得的愉快啊。

 

3.《白先勇精选集》

5个中短篇,每个都很精彩,玉卿嫂、李彤、尹雪艳、金大班、钱夫人,每个女性身上都是妥妥的女主光环,那么美,那么个性鲜明,而又个个那么令人唏嘘悲叹。长篇《孽子》看得有点累,但是那种有血有肉的形象塑造,把男同性恋群体的人生经历和心路历程展现出来,让人知道,其实他们和别人一样,有感情,有生活,一样在命运的泥沼里摸爬滚打。而且,他们比平常人更懂得苦难。

 

4. 《千と千寻の神隠し》(中译《千与千寻》)

 

和《鬼妈妈》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有一个善良而勇敢的孩子,一段情节曲折的奇幻之旅。

 

游游看完后问了很多关于情节方面的问题。也许她看得不太懂,不过不要紧,关键是让她日后某一天回想,记忆中能出现这样一个勇敢的千寻,在她遇到困难的时候,能有那么一点点的联想,就够了。

 

5.《双食记》

 

一个会做菜的女人,被男人伤害了,会可怕到什么程度?抓住男人的胃,不一定能抓住他的心,但是却可以要了他的命。余男演得很好。翻出殳俏的原著小说来看了一下,比电影来得柔和一些,真实一些,更像生活本身。

 

6.《别告诉她》(英译《The Farewell》)

影片中有这样一种表达: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在于,西方认为人是属于个体的,而东方认为人是属于家庭、社会、集体,唯独不属于自己的。这在影片中体现为生活在美国的Billi觉得应该让奶奶知道自己的病情,让她从容地跟家人跟世界say goodbye,但是家人们却比较一致地认为要担起责任,为奶奶分担精神压力。于是一场假婚礼开始了。也是真人真事改编。

 

片中的奶奶让我想起了我的奶奶。也是一样的要在掌控整个家庭的一举一动当中找到存在感。她中风卧床不起之后,人们都似乎忘了她的存在,而她,躺在床上也不放过家里的任何一点动静。听见大门的响动,她会问:是谁来了?当然大部分时候是没有谁来,只是家里人正常的进进出出。于是就会不耐烦地回答她:“没人来!你管那么多干嘛啊,自己都动不了了,还什么都要管!”她的一辈子,养了7个儿女,3个夭折了;有7个孙子孙女,大部分都是她带大的。我从小就是在她身边长大。都说她是带完大的带小的,带到带不动为止。喜欢孩子,一辈子没歇过。从我记事时起,她就是在照看一大家子人,忙前忙后,忙里忙外。也因为她,让一大家子人凝聚在一起,不仅逢年过节,记忆中有一段,每逢周末就会有热闹的家庭聚会,吃饭,打牌,家里从来没有冷清过。奶奶的一辈子都是在为家庭奉献。像奶奶这一辈人,很少为自己而活的。这样的传统,在中国真是太普遍了。

 

片中的奶奶最后在送别孙女的时候挥手哭泣,也许以她的智慧是知道自己的病情的。毕竟,她也以同样的方式对待过自己的老伴。对儿孙们的一些反常行为,她也应该有所察觉。对于一个已经历经世事的老年人来说,癌症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虽然活着,却发现自己没用了,对家庭对社会都成了累赘。

 

7.《一一》

 

这部电影看起来感觉时间过得好慢。但又不忍心中断。看片中人的生活,像是跳出了自己的生活看自己,也是这样困在生活琐碎的泥沼中,一步一步走过人生的每一个阶段:纯真的童年,情窦初开的少年,焦头烂额的中年,迟暮的老年……走过的,或是将要走的,一一呈现。真正的生活就是这样,没有那么引人入胜的情节。印象深刻的是片中的Nj说:“本来以为,我再活一次的话,也许会有什么不一样。结果还是差不多,没什么不同。只是突然觉得,再活一次的话,好像,真的没那个必要。”

 

8.《Joker》(中译《小丑》)

美国R级电影。虽然在看之前,被铺垫了这是一部很“丧”的片子,但看的时候还是被惊艳到了。

 

我的观影过程很享受,并不是喜欢其中的暴力、血腥以及负能量,而是电影把一个有童年阴影、生活很糟糕、患有精神疾病的人,拍得那么丝丝入扣(也要归功于男主角的高超演技)。拍得很有艺术感。意境营造得很到位。

 

我们平时在生活中可以积极奋发向上,但这并不能掩饰一个事实,那就是,有些人无论多么努力,最终还是无法突破命运的桎梏,耗尽他的一生,所有挣扎都只是徒劳。这些人我们把他们叫做边缘人群,他们无法融入主流社会,被文明社会肆意践踏。

 

虽然小丑最后沦为杀人犯并且一发不可收拾,但我还是同情他。

 

9.《喜宴》

 

1993年的电影,相当有年代感。不过,还是很好看。可以说,跟《别告诉她》有异曲同工之处。

 

10.《La leggenda del pianistasull’oceano》(中译《海上钢琴师》英译《The Legend Of 1900》)(重温)(月度最爱影片)

 

已经不记得上一次看是什么时候了,剧情也遗忘得差不多了。但是结局不会忘,他没有下船。他为什么不下船呢?再次看,依然还是在想这个问题。也许,是我们这种普通人无法理解的,就像旁边有人问,他一个人在船上吃啥喝啥啊。我们关心的,无非就是这些。所以,我们活得很得劲。一点点蝇头小利可以让我们开心很久。我们就是这样的人啊。靠着小确幸快乐过活。充满烟火气息。就像张爱玲所写的“孜孜”地生活。这是小老百姓的福气。(就像汪曾祺作品里的小人物一样。充满悲剧感,但也活得有滋有味。)

 

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选择。1900的选择是,宁愿一生孤独,不愿随波逐流。我们选择了人多的路走,不免会拥挤;人少的路风景是完全不一样的,然而会很孤独。像1900这样怀着赤子之心的理想主义者,为了灵魂的自由,放弃生命反而是对生命的尊重。

 

从电影院出来,怅然若失。

 

亏得有电影,让我可以去别人的人生里游览一番。哪怕只是一个传奇。

 

11. 《検察側の罪人》(中译《检察方的罪人》)

第一次在县图书馆的放映厅看电影,正巧遇上这部。世界上没有绝对的正义,就像没有绝对的谎言。一个要捍卫法律,一个要惩治恶人。看起来他们都没有错。其实法律也是人为的东西,肯定会有漏洞。年轻人总是喜欢把事情理想化,经历世事后才知道,世上的事情并不都是那么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符合最初的理想。就像木村拓哉那张不再年轻的脸,有了沧桑感,不是一眼能看尽的那种,或许更耐看些。

 

12.《The Fall》(中译《坠入》)

小女孩太可爱了。“我超爱电影,爱所有电影。”这是天马行空的一个童话,关于孩子对大人的拯救。

 

13.《What We Did On Our Holiday》(中译《我们假期做了什么》)

轻松幽默又温馨的英国小品。片中的爷爷让人联想起《阳光小美女》里面的爷爷,都是那么让人喜欢的老头儿。“我挠他痒,他就会说不要,我不挠了,他就会说还要。这正是我对活着的感觉。”

 

14.《Once Upon a Time…in Hollywood》(中译《好莱坞往事》)

看得昏昏欲睡。只有最后30分钟才来了精神。本片的魅力,大概是为资深影迷准备的,伪影迷如我,只能感受到皮毛。

 

15.《一人食》

 

这个不是电影,是每集三两分钟的做菜小短片。感觉挺有意思。

 

一个人吃东西也要有仪式感。这是人和动物的区别。人在不自然的生活中活得久了可能会迷失自我,渐渐变得和动物没什么区别。看这个可以提醒自己,吃东西是要有仪式感的,哪怕偶尔为之;吃东西不仅仅是为了活着,吃东西更是活着的一部分,作为人要在吃当中体味除了饱腹之外更多的感觉。诸如快乐,满足(身心两方面的),尊严,从容,自由,自主,自我,回忆,思念……很多美好的感觉。

(2019.11.30)

 

作者  绝对或者零

作者授权,不得转载!

推荐作者公众号  绝对或者零

转载请注明:海门人博客 » 2019年11月读书观影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