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菲布起源于海门、崇明一带,是我们父辈、儿时的记忆。织物的图案造型是当地劳动人民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客观事物,经过提炼创造出来的,是对生活环境的抽象的概括。
民间土布染织采用单绽手摇纺车,纺纱脚踏手投梭木机织造的传统工具制作,
通过染色-摇筒-牵经络纬-穿棕-嵌筘等工序,
整个制作过程均保留了较原始的方法
传承了中国古代手工染织技艺的宝贵历史遗存
芦菲布的图案表现方式集合了点线面的构成元素
充满了江海大地的文化气息
这在手工棉纺织技术中堪称极致,为南通地方一绝。
芦菲花图案是根据芦苇编成的苇席而来
因当地农民称”芦席”为”芦菲”,故称这种席纹的土布”芦菲花布”
芦菲布工艺在表现形式和风格上呈现丰富多姿的地域个性特征
2010年南通土布(芦菲布)被评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很多爱茶人士喜欢风格简洁的芦菲花布作为茶壶垫
大家可以在南通神针沈寿刺绣传习馆看到各种各样的芦菲花布
转载请注明:海门人博客 » 海门芦菲花布是什么样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