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海门人博客,收集整理关于海门的文章,自己记录海门生活点滴!欢迎海门老乡来加微信号!加入我们的海门微信群!

海门山歌剧《红灯记》

海门 海门人 1431浏览

山歌剧《红灯记》
作者:盛永康 出处

著名的样板戏《红灯记》,除了京剧还有很多地方戏版本,海门山歌剧《红灯记》值得一提。
那是上世纪六十年代,海门山歌剧团移植了大型现代戏《红灯记》。为了成功地演出此戏,排演前,笔者与导演、演员等主创人员,赴沪观摩了爱华沪剧团演出的《革命自有后来人》(即《红灯记》的原型),虚心诚恳地向沪剧表演艺术家袁炳忠、韩玉敏、凌爱珍等学习,“文革”时,还见到了中国京剧院的杰出艺术家阿甲、袁世海(《红灯记》的编剧与鸠山的饰演者)。
《红灯记》说的是,在那“抗日的烽火已燎原”之际,隆滩地区以地下党员李玉和祖孙三代为代表的中华儿女,为护送党的重要机密——密电码,奋不顾身地与日寇顽强斗争。由于内奸的出卖,李玉和被捕入狱赴宴斗鸠山,敌人的严刑拷打无济于事,对共产党员来说只不过是“浑身筋骨松一松”而已。在刑场上,玉和大抒革命豪情,不屈不挠,视死如归。年仅十七的小铁梅,也经历了这场严峻考验,继承了父辈“千车也载不尽万船也装不完”的智慧,巧妙地与敌周旋,依靠群众帮助,冲破千难万险,终将密电码送至柏山岗游击队。
当年,海门山歌剧团倾心演绎了这出大型现代戏,剧中的李玉和、李铁梅、李奶奶、鸠山分别由刘季方、胡瑞兰、贺戌寅、刘森才饰演,他们都是台柱演员,从外表动作到内在感情都表演得入木三分,唱腔是原汁原味的乡土风韵,念白是纯粹动听的海门方言,即使偶尔借鉴些普通话,但基本上不失方言的特色。为了表演好武打场面,还从原海门杂技团中聘请了武功教师。每到一地演出好评如潮,反响强烈,特别是各地的中、小学校,都纷纷自愿组织包场,在领略山歌艺术的同时,还受到革命传统的熏陶。
尤其值得称道的是,此剧的台词字字句句都掷地有声,构思精巧。如原先有句唱词:“李玉和为革命东躲西藏”,后改为:“李玉和为革命东奔西忙”,虽只有两字之变,可意蕴却大不相同了。剧中的唱词更是脍炙人口,质量上乘,特别是《提起日寇心肺炸》这段:“提起日寇心肺炸,强忍仇恨咬碎牙。贼鸠山千方百计逼取密电码,将我奶奶爹爹来枪杀。咬住仇,咬住恨,嚼碎仇恨强咽下,仇恨入心要发芽。不低头,不后退,不许泪水腮边挂,流入心田开火花。万丈怒火燃烧起,要把黑地昏天来烧塌。铁梅我有准备,不怕抓,不怕放,不怕皮鞭打,不怕监牢押,粉身碎骨不交密电码。贼鸠山你等着吧,这就是铁梅给你的好回答!”

10月30日,海门山歌剧被中国乡土艺术协会评选为“中国民族文化优秀品牌”,成为全国少数几个获得此项殊荣的地方剧种之一。

海门山歌剧,是新中国成立后培养起来的地方四大剧种中的一种,广泛流传于江海大地。同时,海门山歌剧还是全国第一个把山歌作为剧种 保留的地方剧种,继1957年3月山歌小戏《淘米记》晋京会演获得朱德、周恩来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称赞后,1993年5月和2002年12月,海门 山歌剧团又两次晋京,上演了山歌剧《青龙角》和《献给妈妈的歌》。目前,海门市从事山歌剧创作和演出的有百余人。

 

转载请注明:海门人博客 » 海门山歌剧《红灯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