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海门人博客,收集整理关于海门的文章,自己记录海门生活点滴!欢迎海门老乡来加微信号!加入我们的海门微信群!

果脯与蜜饯的区别

其他 海门人 1745浏览

果脯蜜饯的区别

果脯和蜜饯是不同的,北京人习惯把含水分低并不带汁的称为果脯,例如苹果脯、梨脯、杏脯、桃脯、沙果脯、香果脯、海棠脯、枣脯(又称金丝蜜枣)、青梅脯、红果脯 等。这些果脯是把原料经过处理,糖煮,然后干燥而成,其色泽有棕色、金黄色或琥珀色,鲜亮透明,表面干燥,稍有黏性,含水量在20%以下。

《中国吃》中曾记述:“蜜饯制品最主要的是山楂,榅桲两 种带酸性的果子,此外就是海棠果、山里红了。北平卖水果的除了设摊营业外,稍具规模的叫“果局子,所有蜜饯食品都是果局子出售,果局子长条案上,陈列为三 尺左右白地青花的大海碗,上边盖着一半红漆木盖,一半盖的是玻璃砖,殷红柔馥,琥珀澄香,随便装上两罐,走亲戚看朋友,带两罐蜜饯老少欢迎,不丰不俭,固 甚得体,留为自用也颇廉宜……”

这种果制品,也称“北果脯”或“北蜜”。而冬瓜条、糖荸荠、糖藕片、糖姜片等表面挂有一层粉状白糖衣的称为糖衣果脯,也叫“南果脯”或“南蜜”,是来自福建、广东、上海等南方果脯,其质地清脆,含糖量多。

总之,不论是果脯还是蜜饯都是咱北京上至官员权贵,下至平民百姓津津乐道的美味小食品.唐鲁孙的《中国吃》中写道:“早些年 南方朋友到北平办事或观光,离 开北平前……如果想买点可口零食,十之八九要到干果子铺买几样果脯,用匣子装好,带回家乡送人,那是最受欢迎的北平土产了。”

果脯又俗称杂拌

     宋代时已有内装细果的“果子盒”。明人刘若愚的《酌中志》书中说:北京正月新年有内盛“柿饼、荔枝、桂圆、栗子、熟枣”的“百事大吉盒儿”。清代时,将一 些 干果用蜜汁加工,成为色味俱佳的蜜饯食品,传说慈禧太后吃时很高兴,随口给起了个“杂拌儿”的名字,从宫内传到民间,成了北京一种独特风味的食品,杂拌儿 流传了近千年,也曾流向国内外,颇受人们的喜爱。

如果十几样果脯合在一起,被称之为“什锦果脯”,北京人又俗称“高杂拌儿”或“细杂拌儿”, 杂拌儿一般分为三种,高档的细杂拌儿,是将鲜杏儿、蜜桃、大枣、桂圆、荔枝、山楂、藕片等,经过糖蜜渍汁加工成蜜饯杂拌儿。旧时皇宫贵族王府大宅门四合院 里人常食用,也常用以馈赠亲友。在解放前后,东安市场、百货大楼等干果店常出售这种盒装的北京特产“蜜饯果脯”,包装精美,美味可口,成为外地来京旅客常 购买的北京特产。中档的杂拌儿也叫粗杂拌儿,其中有梨干儿、苹果干儿、柿饼条、山楂条、脆枣、榛子仁、花生仁什么的。最次的,旧京时叫“杂抓”,里面都是 最贱的瓜子、花生、嘣酥豆什么的,它比粗杂拌儿还粗。

   杂拌儿一般四合院里的住户多在春节前的腊月里,作为必备的“年货”买好,并成为除夕守岁及拜年来的亲友招待用食品。老北京人常在喜庆的除夕夜晚围炉边吃 着杂拌边谈天边玩着,阖家一片祥和喜洋洋的景象。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自然灾害和“文革”时期,市场上见不到“杂拌儿”了。不过在那种经济困难时期,政府 仍千方百计给百姓供应应节小食品,凭本供应花生瓜子,传承着过年的古老民俗食品。

转载请注明:海门人博客 » 果脯与蜜饯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