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胡国华,1966年,上海复旦大学物理系毕业,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北京物理研究所工作。1970年,转入航天二院207所从事光学研究。现是二院207所退休职工,中国第一号专利发明人。
他出生于如东双甸,身材不高,声音洪亮,虽然年过七旬,依然思维敏捷。他就是中国第一号专利发明人航天二院207所胡国华。1966年,胡国华从上海复旦大学物理系毕业后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北京物理研究所工作。1970年,他带着自己的研究课题转入航天二院207所从事光学研究。现如今,在科研事业上默默耕耘奉献了大半辈子的胡国华虽然人已退休,但科研创新的热情依旧,近5年,他又有近20项发明专利问世。
他身材不高,声音洪亮,思维敏捷,令人无法相信他已年近七旬。他就是中国第一号专利发明人航天二院207所胡国华。1966年,胡国华从上海复旦大学物理系毕业后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北京物理研究所工作。1970年,他带着自己的研究课题转入航天二院207所从事光学研究。现如今,在科研事业上默默耕耘奉献了大半辈子的胡国华虽然人已退休,但科研创新的热情依旧,近5年,他又有近20项发明专利问世。
尘封的记忆 无尽的自豪
谈到申请中国第一号发明专利的时候,胡国华的语气中充满着骄傲和自豪。那是在1985年3月29日,胡国华到北京市八里庄图书馆查阅研究资料时,无意中得知中国专利法即将开始实施,从4月1日起正式受理专利申请。当即他就萌生了争取拿到中国第一项发明专利的念头,他想把中国发明专利史上的NO.1留在航天,留在二院。
为了确保申请的发明能获得国家专利局的认可,胡国华对自己在科研工作中的许多研究成果进行了反复掂量。其中一项是将卫星图片用光学空间滤波的方法,对彩色相纸多次曝光,产生假彩色图像,从中可以看到更多的信息。当时他想到改用另一种方法,以红、蓝、绿彩色滤光片作为“空间滤波器”,通过高速旋转空间滤波器,实时显示假彩色光学图像。这一发明肯定在世界范围内同一专业领域里还没有人做过,该发明不但技术含量高,而且应用效果好,符合发明专利必须具备的“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条件。为了确保第一号发明专利申请成功,胡国华找来一张硬纸板在上面写下“申请专利在此排队,第一名航天工业部第二研究院二0七所”。胡国华来到国家专利局,找到受理专利申请的地方后,将写好的纸板挂在了门框上。刚一挂好纸板,胡国华身后就呼啦围上来一大群人。原来这些人也是申请专利的,有的人甚至在这里徘徊观望了半个月。因为国家专利局还没开始受理专利申请,他们根本没有竞争“第一号发明专利”和排队的意识,现如今也只能无奈地排在胡国华的后面了。凭借敏锐的竞争意识和灵活多变的思维方式,胡国华如愿以偿地成为了共和国第一个专利申请人。1986年1月,胡国华领到了中国专利局颁发的发明专利证书。胡国华和航天二院因中国“第一号发明专利”而载入史册,其所获专利证书也被国家革命历史博物馆收藏。
胡国华说,专利法的颁布和实施,鼓励发明与创新,是使我国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26年前,我成为中国专利第一人,就是想表达对国家鼓励发明创造的敬意,表达中国新一代知识分子对实行专利制度的热烈拥护。
关怀保护 感动一生
胡国华在转入207所后,发现所里的科研设备原理新、要求高、产量小,要花大量的外汇从国外进口,这使他心里很不平静。为什么我们自己不能制造这种仪器呢?从1978年开始,他着手自己设计一套价廉、通用、高效、系统的光学实验装置。1980年,胡国华终于在207所和有关工厂的支持下研制成功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具有更大通用性和系统性的“全息照相和光学信息处理实验系统”。它的设计成功,填补了我国光学科研设备的一项空白。但在当时,胡国华的研究没有经费,没有厂房,甚至没有能放置新试制的实验仪器的实验室,这些都给深入研究改进、继续推广应用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1980年6月,邓小平同志在一份内部资料上看到胡国华研究光学取得重大成果,迫切需要解决实验室和研究经费的问题,当即做了批示,指示有关部门重视并给予解决。胡国华得知这一消息,更加坚定了科研创新的信念,夜以继日地研究攻关,取得了多项科研成果,分别获得了国防科委二等奖、航天科技进步一、三、四等奖。胡国华认为,他之所以能够不断取得创新发明成果,能够成为中国第一号专利发明人离不开改革开放带来的科技春天,离不开二院、航天部乃至中央主要负责同志的关心与支持。
胡国华在创新发明的道路上高歌猛进的时候,一股暗流却悄然袭来。一些人看到胡国华设计的仪器取得了经济效益,觉得作为一个军工单位的科研人员去研究开发“民间”实用型实验仪器,有些“不务正业”。还有人要查他所谓的“经济问题”。1982年,邓小平同志了解到这个情况后批评了这种做法。二院、207所纪检委员会经过调查排除了对他的怀疑,还了胡国华的清白。谈到这段经历胡国华激动地说,万万没有想到,我刚刚做了一点点工作就引起了小平同志的注意。这说明了一个人只要他做了对国家对人民有益的事,党和国家是不会忘记他的。这件事再次坚定了胡国华为创新发明、为科技进步奋斗终身的决心。
创新发明的“秘诀”
许多人工作多年,都没有什么创新发明,而胡国华的创新发明却接踵而至。难道说创新发明也有什么“秘诀”吗?对于这个问题胡国华笑着说,如果创新发明有什么“秘诀”,那就是作为一个成功的创新发明人应该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素质。
第一,要勤于思考。对于工作、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和问题要勤观察,多思考。知识的积累要广而博,问题的钻研要专而深。有一次设计一种要求极高的仪器装置,为了解决技术上的难题,胡国华几乎走路、吃饭都在琢磨。家人让他去商店买酱油,他边走边想问题,抬头一看,已经过了商店。返回来再走,他又过了店,直到回到家中才发现酱油还是没有买回来。还有一天夜里,他反复思考设计成了一种装置,因用脑过度,眼睛突然什么都看不清了,直到第二天的中午才恢复过来。正是通过这样艰苦的脑力劳动,胡国华降伏了一个又一个技术上的难题,换来了科研创新发明的累累硕果。
第二要有锲而不舍,不断进取的精神。搞创新发明的人一般都会有些与众不同的想法,常常会招来各种议论。只要是从实际出发,自己拿得稳,看得准,就不要在意他人如何议论,坚持下去,用最后的创新发明成果来证明。在研究方面不要害怕失败,俗语说的好,失败是成功之母。创新发明成功了,也不能停滞不前,而要继续研究改进。胡国华认为,永不满足、永不停滞的进取精神才是人生追求理想境界的原动力。
第三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全息照相和光学信息处理实验系统”研制成功之后,胡国华先后主持举办了三期实验班,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同大家分享。胡国华还经常吸收全国各地科研单位的光学技术人员到他的实验室工作或者共同研究某项课题,同样毫无保留地予以指导。有人问他,你不怕别人学走了你的技术、方法,影响你的研究吗?胡国华坦然地说,他们在我的研究基础上起步,可以少走许多弯路。别人跟我工作,我也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不少东西,从他们带来的技术、信息中我也获得不少创新发明的灵感。正是有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怀,才使得胡国华博采众长,在创新发明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第四要从小事做起。无论多么复杂、系统、巨大的创新发明,都是由一点一滴的小事组成。要成功一个事业,必须从每件小事做起。科学研究更是如此,细小的事情往往是成功的基石,貌似微不足道的小事经常可以左右胜利的天平。如果不考虑细小的问题,不屑做看起来琐碎的小事,就不可能搞出创新发明。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退休后的胡国华没有停下创新发明的脚步,他加盟了一家高科技产品研发制作公司继续从事创新发明工作。生命不息,创新发明不止,这正是中国第一号专利发明人胡国华真实的人生写照。
转载请注明:海门人博客 » 如东名人:中国第一号专利发明人胡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