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海门人博客,收集整理关于海门的文章,自己记录海门生活点滴!欢迎海门老乡来加微信号!加入我们的海门微信群!

如东的绿色通道

其他 海门人 1349浏览

  濒江临海的如东县曾经是江苏省唯一的交通“三无”县(无国道、无高速、无铁路)。但县委、县政府从2002年起就高瞻远瞩地实施高规格的省道公路绿色通道工程,较好地提升了公路品位,优化了投资环境。过去的十年,如东交通基础建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铁路、国道、高速公路在“139”现代化交通体系构建进程中已具规模,一条条“绿色走廊”、“景观大道”和“文明公路”应运而生;期间,如东公路管理机构充分利用绿色通道建设这个平台积极运作,主动接轨政府,融入社会,为路政管理实现“两个转变”探索出另一条“绿色通道”。

  乍一看来,绿色通道建设与公路路政管理扯不上什么关系。但在强调要将路政管理从部门行为向政府行为转变、进而向社会行为转变的今天,笔者作为一名基层路政管理人员通过积极参与如东县委、县政府实施的干线公路绿色通道建设,切实感受到严格规范的路政管理是顺利实施绿色通道建设的保障,而一条条“绿色屏障”则为路政管理开辟了另一条“绿色通道”。

  公路两侧建筑控制区管理引“绿”生根

  在建的省道S355如东段公路用地范围是50米,预留的公路绿化带仅公路两侧各10余米。为了有效落实在建公路路政管理,如东公路管理站积极运作,推动县政府实施了环路林带建设,即在公路用地之外再造两条绿色通道。S355省道尚未建成通车,沿线的经济开发区、马塘、岔河等镇(区)政府纷纷通过土地流转、引进资金、自主监管等市场化模式,在公路用地之外打造了两条宽度为50米的经济林带,有效的解决了在建公路实施建筑控制区管理的难题。这种模式在如东的多条公路沿线得以推广,即将通车的临海高等级公路如东段已然翠绿环抱,里层公路绿化带错落有致,外层地方政府建设的绿色通道绵延起伏,生态公路已现雏形。

  而对于老公路实施绿色通道建设同样力度空前:S223省道绿色通道工程由路政部门牵头,沿线各镇政府组织在建筑控制区内拆迁各类建筑物和地面构造物共117户约4300平方米;老334省道单左侧就动迁502户约8000平方米。新建绿色通道均达到或超过建筑控制区范围,这就形成了一道天然的绿色屏障,有效地扼制了违法建筑的滋生,控制了公路街道化蔓延的不良势头。

  这些以绿色通道建设为契机取得的成果为今后的公路建筑控制区管理开创了全新局面,为“绿”生根创造了重要条件。

  平面交叉道口管理助“绿”成长

  在建设S223省道绿色通道工程期间,如东公路管理机构充分考虑到经济和公路建设的发展规划以及公路交通安全等因素,在绿色通道建设方案论证阶段多次会同沿线各镇负责规划的领导,就平面交叉道口的设置等问题实地查看、现场办公,特别明确各镇工业园区道口应予严格控制,不得随意增设,能合并的尽量合并。通过重新合理布局,规范审批,S223线绿色通道建成后,全线的经营性道口压缩至21处。

  而S334省道掘港镇区段(26K+300m—29K+800m)没有公路绿化带,仅有的一排行道树以外便属于掘港镇的工业用地。在得知该镇引进的汽车工业园区项目落户此地,辖区路政管理中队立即主动上门服务,宣传路政管理要求,阐述科学规划理念。最终该园区终审规划13家汽车4S店、汽配、仓储、物流中心等园区企业包括公安部门新建的车管所均不与S334省道搭接平交道口而是通过园区自建辅道相连,所有建筑退出S334省道公路建筑控制区范围,并且高规格增设宽度不少于30米的公路绿化景观带。

  可见绿色通道建设为公路平面交叉道口的规范管理提供了一个政府平台,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非公路交通标志管理帮“绿”清障

  如东干线公路绿化带设计品味高,施工标准高,管护要求高。众多的绿化管养单位职工成了编外的“路政协管员”,广大的交通参与者就是路政管理的义务宣传员和监督员。在风景如画的公路用地内违法设置的非标无处遁形,破坏绿化的违法成本让那些有此企图的人望而却步。

  据统计,老S334线126处非标有95%都是附着在沿线各类线路杆上。这些非标单凭路政部门的人力、物力在短期内是无法将其全部拆卸的。在建设绿色通道的过程中涉及到“三线”搬迁约700根。如此一来,那些附着在各类线路杆上的非标便无处安身了。但我们知道,对于非标的规范管理犹如治理水患,不能光靠堵截,而应重在引导。为此,辖区两个路政管理中队将该线126处非标逐一登记并发送整改通知书。致使许多原非标所有者主动到路政管理中队咨询并加以规范。路政部门借助绿色通道建设的东风,逐步将非标的规范管理纳入正常化轨道,既争取了工作上的主动,又强化了管理意识。

  路政管理宣传汇“绿”成春

  随着人们生态意识的不断加强,营造绿色、安全、舒适的通行环境成为所有交通参与者的共同心声。岔河镇是如东中部的交通重镇,新、老S225、S334四条干线公路呈井字型纵横在其境内。由于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导致两座公路立交桥桥下空地经营户聚集,既不安全也不美观。此前由于缺乏长效管理措施,岔河镇政府与公路管理部门的多次联合清理治标不治本。今年改变了工作方式,以种植绿化、美化环境为宣传内容,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那些长期“盘踞”或善“打游击”的经营户纷纷表示理解支持,不到20天自行清运出了堆积物4000立方米,施工队顺利进场平整土地、种植绿化,如今两座立交桥下已经是郁郁葱葱,一个困扰当地政府和公路管理部门多年的顽症在推行绿色公路的进程中治愈了。

  如东公路管理部门借助绿色通道建设的平台,借势发力,由上至下地宣传路政管理的重要性及相关法律、法规,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加强与各级政府、各职能部门之间的沟通,在达成共识的基础上争取到了更多的理解和支持。不但解决了一大批路政管理的死角、盲区,一些热点、难点也随之迎刃而解,而且也大大方便了今后路政管理的深入开展。

  公路路政管理具有点多、面广、线长的特点,有许多未知的领域需要不断探索。我们应当认识到:绿色通道建设与公路路政管理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一方面,路政管理为绿色通道建设解决了许多矛盾,并协助做了大量的工作,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另一方面,公路路政管理借助绿色通道建设加大了宣传,扩展了影响,解决了过去工作中的一些难点问题,增进了路政部门与各级政府、各职能部门间的理解和信任,从而为路政管理从部门行为转变为政府行为,进而转变为社会行为探索到一条重要途径。在这个意义上说,路政部门为绿色通道服务的过程,正是构筑自身管理“绿色通道”的过程。

转载请注明:海门人博客 » 如东的绿色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