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包馄饨吃,想起了家乡的抄手。
宜宾的抄手皮是薄薄的,肉馅儿是不加蔬菜的,煮起来是飞快的,吃的时候是要拌上超多辣椒油的。
刘臣街上二医院门口有个卖抄手的小摊。那个阿姨扎着白围裙,坐在小桌子旁边,手动如飞,那速度形象地诠释了什么叫做熟练工,什么叫做心灵手巧。包好的抄手几乎是一个模子出来的,整整齐齐摆放在小桌上等待被买走。
奶奶说,还是自己煮的抄手有货。街上买来的,里面的肉就一丝丝儿,还那么贵!
话是不错,但是总觉得街上那个更好吃。为什么?因为那一丝丝儿,吃得不过瘾,吃了还想吃!
家里自己包的,肉馅儿足,一次吃个饱,反而少了念想。
上了大学,有一年暑假和同学一起去找家教的工作来做。那是在六中附近的一条街上,把写着“家教”二字的纸板往地上一放(有英语等级考试证书之类的也摆上去),或坐或站,等待有意的家长前来交谈。我不知道这样的方式有多少几率可以找到满意的家教工作,反正别人是找到过,我是没有找到过。大概是因为我凑热闹的多吧。记得那一天我和同伴晃荡了几乎一整天,都无人问津,天又热,肚子又饿,两人决定先去找个地方填饱肚子再说。
我们就沿着那条街走走逛逛,直到“红油抄手”几个字印入眼帘。
那是多么好吃的一顿抄手我已经不记得了,只记得很开心,很满足,之前和之后再也没有哪一次有那样一种带着些许浪漫色彩的现实主义更让人印象深刻了。
那哪是红油抄手的回忆,那分明就是青春的回忆。虽然充满了挫败、沮丧,但现在回忆起来,却是暖暖的,为自己曾有过那样焦灼、悸动的年华并安然度过而欣慰。
故乡的食物是故乡打在自己身上的烙印,一辈子都带在身上,跟随自己天涯海角。在如东,我买不到那种薄薄的、方方正正的皮子,只能用馄饨皮代替,随心所欲配出一盘馅儿料,用自己在家学到的包抄手的方式,包出改良版的抄手,煮出来,淋上红油,以慰乡情。
虽然味道不甚正宗,但是一边吃一边想着那些远方的人、事、物,也是津津有味。
清晨时分,卖抄手的小摊前坐着一位扎白围裙的女子,手动如飞,在喧嚷闹市中这安静的一隅让人感觉特别美好。
作者 绝对或者零
作者授权,不得转载!
推荐作者公众号 绝对或者零